安徽日报记者 袁野
“腰挺直了,打球不是靠扭腰发力,要用小腿带动上半身挥拍。大家年纪都大了,如果不采用正确的姿势发力,很容易伤到腰。”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老年大学,在乒乓球班,教师湛进进在指导老年学员挥拍。
“经过几个月培训,这学期开始,我也有‘教师证’了。”湛进进高兴地说。
湛进进所说的“教师证”,是裕安区老年大学和裕安区教师发展中心在联合组织任职资格培训后,于教师节前夕,为通过考试的老年大学教师颁发的教师岗位培训结业证书。首批84名教师获得结业证书,令该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在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随着老年人数量增加,他们对‘夕阳红’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裕安区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邓元生告诉记者,裕安区老年大学的学员数量年年上升,目前有学员1800余人,全区有各类老年教育机构339所,学员总数达到了5.2万人。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高水平的课程,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年学校教师的素质提升是重要环节。“过去选聘教师主要看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与资质,但对教育领域如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考察不足,每年只进行两次岗前培训。但老年学员群体有特殊性,他们身体、心理、社交等方面都与青少年截然不同,仅靠岗前培训远远不够。”邓元生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裕安区老年大学与该区教师发展中心合作,充分借鉴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成熟模式,采用学分制,以“政策引领、专业赋能、技术融合”为核心,严格对标省级及以上标准,打造了一套涵盖“线上自主选学+线下集中授课+实践浸润培养+反思闭环提升”的培训模式。在政策层面,特邀专家解读老年教育政策法规和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强化教师政策理解与依法执教能力;在专业层面,围绕老年心理学、课堂常规、数智化教学等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学素养;在实践层面,设置16课时实践考察和5门精品课观摩,推动教师从“知”到“行”的转化。
裕安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孝玉告诉记者,组织老年大学教师系统性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评价指南》的重要举措。为老年大学教师们颁发结业证书,是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官方认可,也是对区域老年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探索。“我们将结合最新的教育形势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进一步精心设计课程,规范专兼职老师的队伍建设。”黄孝玉说。
未来,裕安区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老年学校教师培训授证模式,积极组织乡镇老年学校教师参与培训、考试,不断优化师资力量,为全区老年人打造一支过硬的老年学校教师队伍。
·编后·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老年学校教师队伍,是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标的一项重要支撑。一本结业证书,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是老年教育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探索。一支教学水平过硬、懂得老年心理、善于沟通引导的教师队伍,必将成为推动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配查查-a股怎么加杠杆-配资查股网-安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