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林玉莲 记者 曾庆怡)9月24日,《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为建材行业未来两年发展划定清晰路径。其中,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的目标,以及“控总量、优供给、促转型”的核心思路,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国金证券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李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行业复价”两大维度。
产业结构升级与供需再平衡成核心引擎
李阳表示,在产业结构升级层面,高附加值材料的应用拓展成为关键突破口。“以玻纤行业为例,低介电玻纤布在AI领域的应用、风电纱与汽车热塑玻纤的推广,其单位价值量与竞争壁垒均显著高于普通建筑玻纤,这类高端产品的放量将直接拉动绿色建材营收增长。”
在行业复价层面,过去两年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下滑,反而倒逼行业自发优化供给结构。“水泥行业通过错峰生产、控制超产等方式出清过剩产能,推动供需关系再平衡,进而实现价格修复,这一趋势将为绿色建材营收目标的达成提供基础支撑。”李阳称。
不过,李阳也坦言,目标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产能无序扩张”的现实挑战。
“若行业利润随复价修复后,部分参与者忽视过剩产能危害,重启闲置产线或新增产能,可能再次打破供需平衡,拖累目标落地。”她认为,破解这一难题正需依赖本轮政策发力,“通过限制中低端产能无序投放,引导行业资源向高附加值绿色建材产品倾斜。”
《方案》提出“严禁新增产能控总量、升级传统材料与发展先进材料优供给”的思路,在李阳看来,这将对建材行业产能格局与产品结构产生长期重塑作用,且传统子行业与新兴子行业的发展逻辑将呈现显著分化。
对于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子行业,“控总量”仍是核心主线。“尽管水泥、平板玻璃行业的产能管控已施行多年,但区域性新增过剩、超产等问题仍屡见不鲜。《方案》强化‘严禁新增产能’的政策导向,将进一步遏制从业者的投产冲动,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效率竞争’。”
而先进陶瓷、超硬材料等新兴子行业,当前正处于发展中前期。李阳认为,目前《方案》正引导企业聚焦高端产品研发,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为新兴材料板块奠定健康发展基础。
她以玻纤行业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国建材等央企并未进行重复玻纤投资,而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低介电玻纤布对接AI材料应用趋势,这种‘龙头引领、技术驱动’的模式,正是《方案》‘优供给’思路的典型实践,也将成为行业升级的重要路径。”
龙头企业或将领跑AI与低碳转型
在数字化与绿色低碳两大转型方向上,李阳认为,龙头企业将成为行业变革的“先行者”,而碳交易机制的落地则将重塑企业竞争优势。
在AI应用层面,《方案》提出的“人工智能+建材”行动,将从质量管控、生产优化、装备管理等多场景赋能行业。
“具备多产品、多基地布局的龙头企业,能构建更丰富的模型样本池,在AI大模型开发与应用上具备天然的数据优势和研发优势。”李阳以海螺集团为例说道,其联合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华为发布的水泥建材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在5大类40余个子场景实现突破,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在绿色低碳层面,《方案》要求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
“当前,水泥龙头企业已高度重视碳排放改造。”李阳说,后续全国碳交易市场机制落地,将会重新定价各家水泥企业的碳排放能力。在监管的强约束下,碳排放会从原来的成本项递进成为竞争优势。
此外,《方案》中“探索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将成为支撑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有效抓手。
李阳表示,一方面,转型基金可通过市场化方式收购整合中低端产能,避免一刀切式去产能对行业的冲击,同时精准调节供给端,推动产能结构优化;另一方面,基金能为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辅助其开展绿色低碳改造,加快行业整体的绿色升级进程。
配查查-a股怎么加杠杆-配资查股网-安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