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曾经有一位天子名叫周携王。他的存在在历史上显得异常神秘,甚至在很多史书中都几乎找不到他的身影。既然他是周朝的国君,作为当时天下的主宰,为什么会如此低调,几乎销声匿迹呢?
1. 周携王的家族背景
想要理解周携王的历史地位,首先要从他的家族说起。周携王姓姬,名余臣,是周宣王的儿子,而周幽王则是他的哥哥。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任君主,他的名字叫姬宫湦,且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儿子——宜臼和伯服。根据礼法,这两个儿子理应称周携王为叔叔。然而,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剧变,周幽王去世后,本该由这两个儿子中的一人继承王位,周朝的王朝也理应继续延续下去。可惜的是,周幽王并非一个循规蹈矩的君主,他的行为常常与众不同,这也为周携王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周幽王是一个极为宠爱新妃子褒姒的君王,为了博取褒姒的欢心,他时常做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举动。例如,为了让褒姒开心,他故意点燃烽火台,故作紧急信号,让其他诸侯赶到都城来“救援”,结果当他们赶到时,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虚惊。
展开剩余73%2. 周幽王的“闹剧”和其后果
幽王如此玩乐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带来严重后果。公元前771年,他为了继续宠幸褒姒,不顾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对,突然废除了原本的王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并让她的儿子伯服继承王位。这一变化引起了极大的骚动,朝中的大臣和姜家一派尤其不满。姜子牙的后代——姜王后所出生的家族背景也不可小觑,她的父亲姜候是西部的一个强大诸侯。姜候听闻自己女儿被辱,立即举兵攻向都城镐京。周幽王尝试通过烽火台呼叫支援,然而他此前的“闹剧”已经让周围的诸侯和士兵失去了信任。最终,周幽王在这场内乱中命丧战场,而申候、缯候等人联合决定立周幽王的外孙宜臼为新的天子,这便是后来的周平王。
3. 周携王的上位与局势变化
虽然周平王被立为新天子,但周朝的局势并未因此恢复稳定。镐京的局势已经不再适宜继续统治,申候等人决定迁都到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和他的支持者们在秦国的护送下,从镐京迁移到了洛阳,这一举动标志着西周的结束和东周的开始。
然而,这一变故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周朝贵族中的一些人对申候这种擅自立王的行为表示极大的不满。西虢国的诸侯王虢公翰便在这一背景下联络了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推举他为新的周王。这一举动虽然带有强烈的地方性支持,但也标志着周携王正式登上了周朝的王位。
周携王成为了周朝的新天子,但他与周平王相比,无论是在政治力量还是军事实力上,都显得相对薄弱。虽然他在名义上是周幽王的弟弟,理论上是最合适的继承人,但他所拥有的资源和支持远不及周平王。这也让他在位期间,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孤立的状态。尽管如此,周携王仍然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稳坐王位,直到他在位20年之后,局势发生了变化。
4. 晋国的干预与周携王的消失
随着周平王渐渐长大,他自然不愿意看到西面的“叔叔”继续以王的身份存在。公元前750年,周平王在晋文侯的支持下,决定讨伐周携王。晋国出兵迅速,轻松地击败了周携王。在此后的时间里,东周初期的朝廷继续维持着表面上的统一,而周携王的存在则逐渐被历史所遗忘。
周携王作为周朝的真正继承人之一,原本具备继位的资格。然而,在他去世后的几年里,由于东周朝廷和晋国的主导,周携王逐渐被抹去,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隐形天子”。
发布于:天津市配查查-a股怎么加杠杆-配资查股网-安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