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历史是个大舞台,那吴三桂绝对是抢镜的主角之一。一座山海关,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你能想象吗?一个原本孤立无援的边疆将领,居然成了打通天下的钥匙。他打开了关隘,却关上了后人的心门。可是,假如你站在他的选择点,会不会也是那样一步一步走下去?到底是国仇家恨难平,还是私欲算计无休?今天,我们就扒一扒吴三桂的人生“大片”,你敢保证自己不会像他那样选路吗?
一谈到吴三桂,永远绕不开“引清入关”这口大锅。支持他的,说他是不得已而为之,家国两难,英雄叹息。反对他的,说他狼子野心,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可是,真相真有那么简单吗?清军压境、闯王当头,满汉一家还是同族残杀?吴三桂的每一步,真的是被逼绝路,还是他早已打好了算盘?卷入历史的浪潮时,他是赶鸭子上架,还是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梦寐以求?围绕这场关门打狗式的历史转折,坊间传说无数,却难道只有一种解释?
展开剩余72%那一年,1644年,明朝风雨飘摇。北京危急,崇祯皇帝招他勤王。吴三桂手里,三万关宁铁骑号称精锐,其实跟暴风雨里的一叶小舟差不多。朝廷懦弱、李自成大军虎视眈眈,大家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有的士兵想拼死一搏,有的却盼着趁乱自保。老百姓更有自己的打算,有的苦哈哈念着“换个天子照样种地”,有的巴望天翻地覆换新天。传到吴三桂耳边的不只是命令,还有那些家里来不及收拾的鸡飞狗跳。不管你情我愿,历史这条大河上,谁都要顺着流走一遭。
别以为这时候就能看到吴三桂的背叛。实际上,表面一片紧张,台面下却是死一般的静寂。他也许曾犹豫,也许想救大明一把,但明朝根基早已腐朽。李自成大军已经兵临城下,明皇却还在推诿扯皮。到了北京外,他开始拖延行军,等着北京破城,皇帝身亡。朝廷指望他力挽狂澜,士兵却望风而逃,他能改变什么?可就在大乱中,李自成的条件摆了出来,不但送钱,还劝父劝降。你说他是“投机分子”也行,说他“顺势而为”也罢。这时有人为他喊冤,毕竟大明大厦将倾,换谁也未必有能耐拯救。也有人骂他“墙头草”,明知局势凶险,还左右逢源。风平浪静的表象下,每个人都在盘算着自己的生死路。
可没想到,历史竟是连续剧,高潮一浪接一浪。李自成刚拿下北京,吴三桂被寄予厚望地归顺,结果呢?他的家产被抄,心肝宝贝陈圆圆还被人霸占。这一刀捅得太深,换做谁也咽不下这口气。“冲冠一怒为红颜”?——其实是权力和安全的最后筹码被人挑了。愤怒的小宇宙爆发,他带兵杀回山海关,出其不意又拿回城门。老大哥李自成毕竟还太嫩,根本没防住。他这边刚刚摆平局势,那边又给清军多尔衮写信,号称要“报明皇之仇”,演得比谁都像。多尔衮一看机会来了,顺水推舟,两家握手言和:你帮我做人,我送你荣华。前后反转,层层交锋,谁是谁,谁又不是谁?人心之间一念之差,满盘皆输也罢,满盘皆赢也罢,全都藏在一念之间。原来以为只是私人恩怨,最后却搅动了整个华夏的江山。世人这才明白,伤害自己人,往往比敌人更狠——这是波澜中最大的隐痛。
事情到了这里,看似稳定了。吴三桂成了手握重兵的清国藩王,占据云南,一时风光无限。江南没了明朝,西南却还有一丝残喘。顺治皇帝觉得“敌人差不多歇了,可以歇手了。”但吴三桂却不肯放人,亲自跑去缅甸,把永历皇帝弄死,交出最后一个投名状。表面云淡风轻,暗地里却沙尘暴横飞。不巧的是,清廷新上来的小皇帝康熙性子刚烈,根本不买吴三桂的账。“三藩之乱”爆发,曾经的一页书又翻回来了。吴三桂本想化险为夷,划地自保,不料康熙玩的是釜底抽薪。他的家人被杀,云南局势迅速败落。八面来风,四下楚歌,不管是个人的命运,还是民族的苦难,一切看起来都已经无可回头。你还觉得这出大戏只是个人恩怨吗?前尘旧账,仿佛已经结清,实则新的麻烦还在后头。分歧反而比最初还深,满汉之间,新旧势力,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有权有势就能一劳永逸?镜花水月,终究是梦一场。
说到这里,说吴三桂“被逼无奈”、是“历史悲剧英雄”,听上去真让人哭笑不得。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对不起他一样。唉呦,论背叛,怕是没人能和他比,别说什么“民族大义”,那都是成王败寇的托词。一边宣称为了国家社稷,一边扛着满清大旗,打的都是自己的乡亲。有人夸“他有担当”,其实嗅觉最准的还不是他吗?风往哪吹他就往哪倒,这不是“智慧”,是“六亲不认”。说什么权势、家仇、女人,所有牌都打到这一桌上,输了就讲“我也是有苦衷,你们不了解我”。那你想成为英雄还是野心家?自己选吧。历史上那么多奸臣,吴三桂独占鳌头,这还不够骚包的吗?他是自家门前的篱笆都拦不住的野狗,哪里草嫩往哪里钻,最后反倒埋了自己和全家。
你觉得吴三桂是真的被历史裹挟,不得不“曲线救国”?还是从头到尾想当“老大”,见人下菜碟?如果换成你,生死关头,你会为了个人荣华富贵,卖了天下?还是甘心守着一份清苦的忠诚,死也不背叛?千年后谁不是局中人,这笔恩怨你又怎么看?
发布于:陕西省配查查-a股怎么加杠杆-配资查股网-安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